夷陵区环城临坝区,是三峡大坝所在地,国土面积3439平方公里,辖11个乡镇、1个街道、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、1个城乡统筹发展试验区,173个村30个社区,户籍人口52.5万人,常住人口55.9余万人,是宜昌人口最多、面积最大的市辖区。夷陵区被誉为中国非金属矿之乡、中国早熟蜜柑之乡(中国柑橘之乡)、中国名优茶之乡、中国民间艺术之乡、中国观赏石之乡。2022年,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.5%;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1.2%;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.6%;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5.77亿元;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.2亿元,税占比83.4%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7449元、28265元。在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中稳居Ⅰ类县(市、区)前列。
一、区情特点
夷陵是城区、山区、坝库区、矿区、景区“五区”并存,有75%山区、75%农村、75%的农民。总体概括为“四个特点”:
特点1:夷陵是资源大区。矿产资源富集,樟村坪镇是中国八大磷矿主产区之一,已探明储量26.54亿吨。石墨矿以品位高、鳞片大居亚洲前列。旅游资源丰富,是长江三峡国家地质公园核心区,拥有2颗世界地质标准剖面“金钉子”,共有A级景区17个(其中5A级3个、4A级5个、3A级9个)和4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,四分之三的乡镇跻身省级及以上民间文化艺术之乡、民歌之乡、民间故事之乡,是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、湖北省旅游强区。
特点2:夷陵是生态大区。夷陵是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,境内长江黄金水道148公里,有长江一级支流8条、二级支流19条、三级支流5条,也是宜昌“母亲河”黄柏河东西支的发源地和宜昌城区饮用水源地,境内官庄等5大水库滋养宜昌百万人口、灌溉百万亩农田。拥有西塞国、大老岭2个国家森林公园以及圈椅淌国家湿地公园、笔峰洞省级森林公园,生态责任重大。“河长治河”经验与做法三登央视;黄柏河流域综合治理写入省委改革决定;荣获湖北省第二届改革奖;夷陵区被命名全省河湖长制示范区。
特点3:夷陵是移民大区。夷陵临水而建、因水而生,经历了三次大迁移。1970年,为服务葛洲坝工程建设,县城从现宜昌市中心城区西陵一路搬迁至小溪塔,在黄柏河岸建立起了一座新城。1992年,三峡工程动工建设,三斗坪、乐天溪、太平溪、小溪塔等4个乡镇2.4万人搬迁后靠。根据中央政策,上海、青岛、黑龙江、三峡集团等省市和单位对口支援夷陵。2018年4月,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、亲临夷陵,对许家冲村基层党建创新、移民新村建设等工作给予肯定。
特点4:夷陵是产业大区。在历届区(县)委政府的带领下,夷陵实现了从山区贫困县到全省经济强区的跨越,柑橘、茶叶综合实力均居全省前列,享有“橘都茶乡、桃源酒城”美誉。多年保持全国粮食大县、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地位,获评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、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等荣誉。着力培育食品饮料、装备制造、绿色矿业等百亿级产业集群,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555.09亿元。现有A股上市公司1家(湖北均瑶大健康饮品股份有限公司),恒安芙林、宏裕新型包材、昌耀新材等3家上市种子企业蓄势待发。创成“稻花香”“萧氏”“晓曦红”“三峡人家”等中国驰名商标11件。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,2022年接待中外游客突破2545.1万人次,电商交易额突破230亿元。
二、历史沿革
夷陵因“水至此而夷,山至此而陵”而得名,古属荆州,是巴蜀文化的发祥地之一。秦将白起所烧的“夷陵”,就是今宜昌市区的古称。公元前278年“夷陵”地名始见于史,表明夷陵见诸于史至2021年已达2299年之久。
周初为夔(kuí)国地。楚成王三十八年(前634)楚灭夔,乃归于楚并为其西疆边防要地。楚顷襄王二十一年(前278)秦将白起“攻楚、拔郢、烧夷陵”,夷陵之名始见于史。秦始皇二十六年(前221)郡县天下,改夷陵置巫县。西汉置夷陵县,属南郡。东汉建安十三年(208),夷陵县属曹魏分南郡枝江以西所立之临江郡;建安十五年,属蜀由临江郡所改之宜都郡。三国吴黄武元年(222),改夷陵县为西陵县。晋太康元年(280),复改西陵县为夷陵县,属宜都郡。南北朝时,宋、齐均名夷陵县,属宜都郡。上述郡治均在夷陵县;梁改宜州,西魏改拓州,后周改陕州。隋大业三年(607)复夷陵县,并改陕州为夷陵郡。唐武德二年(619)夷陵县属由夷陵郡所改之陕州,州、郡治均在夷陵县。宋神宗元丰年间(1078—1085),夷陵县属由陕州所改之峡州。元至元十七年(1280)属由峡州所升之峡州路,州、路治均在夷陵。至正二十四年(1364)朱元璋攻取县境,撤销夷陵县,改峡州路为峡州府;旋降峡州府为峡州,直隶湖广行省。明洪武九年(1376),改峡州为夷陵州。清顺治五年(1648),改“夷陵”为“彝陵”。雍正十三年(1735),升彝陵州为宜昌府,并以原夷陵县境立东湖县。民国元年(1912)废宜昌府,改东湖县为宜昌县,先后隶属于荆宜道、湖北省第九行政督察区、湖北省第六行政督察区。
民国三十八年(1949年)7月16日,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县城,县城及近郊划出设宜昌市;宜昌县隶属于湖北省宜昌专区,县直机关设宜昌市内。1970年7月,因兴建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,县直机关从宜昌市区北迁小溪塔。1975年,宜昌专区改称宜昌地区,隶属关系不变。1992年3月,宜昌地、市合并,宜昌县属新成立的宜昌市。2001年3月22日,国务院批准撤销宜昌县,设立宜昌市夷陵区,7月28日,夷陵区正式成立。
2001年,因撤县设区,将土城等三乡镇划给点军区。2020年7月,将西陵区的“三村一社区”(南津关村、前坪村、龙泉山村、南津关社区)划给夷陵,归小溪塔街道管辖。
三、推介夷陵的十张“名片”
1.一座坝——三峡大坝。位于我区三斗坪镇境内,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,坝顶总长3035米,坝顶高程185米,正常蓄水位175米,总库容393亿立方米,其中防洪库容221.5亿立方米,能够抵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,年均发电量849亿度。三峡水电站1992年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建设,1993年10月29日三峡枢纽工程获准实施。1994年12月14日正式动工兴建,2003年开始蓄水发电,2020年11月1日,三峡工程完成整体竣工验收全部程序。
2.一条鱼——中华鲟。白垩纪残留至今最为古老的现生鱼类之一,是一种大型的溯河洄游性鱼类,长江流域独有古老珍稀鱼类,在学术研究上具有重要价值。周朝时,中华鲟被称为王鲔鱼。鲟类最早出现于距今2亿3千万年前的早三叠世,有“活化石”之称。葛洲坝、三峡大坝修建阻断了其洄游线路,为抢救这一濒危物种,国家在我区建立了中华鲟全人工繁育基地。
3.一块石——金钉子。境内有2枚划分十亿年地质结构的“金钉子”(中国共10枚)。湖北第1枚“金钉子”位于夷陵区分乡镇王家湾村,距今约4.56亿年,其剖面由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取得。湖北第2枚(中国第7枚、世界第66枚“金钉子”)位于黄花镇黄花场村,距今约4.72亿年,为全球奥陶系最后一颗,被确立为中、下奥陶系的分界点位,全世界所有地方奥陶纪地层的认定,都要以黄花的奥陶纪地层作标准来比较。
4.一座矿——磷矿和石墨矿。中国八大磷矿主产区之一、亚洲第二大磷矿腹地,已探明储量26.54亿吨,石墨矿以品位高、鳞片大居亚洲前列。
5.一瓶酒——稻花香。稻花香集团位于龙泉镇,连续5年位居湖北省民企制造业百强首位,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十强。“稻花香”连续十七年蝉联“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”。集团旗下的“稻花香”、“关公坊”、“清样”等品牌先后被认定为“中国驰名商标”。“稻花香”被商务部认定为“中华老字号”,入选“中国新八大名酒”、“中华老字号品牌价值百强榜”。
6.一个家——三峡人家。国家5A级旅游景区,国内首创的原生态、场景式、体验型大型旅民俗游览区。三峡人家景区位于长江三峡西陵峡段,居三峡大坝与葛洲坝之间,以“一肩挑两坝,一江携两溪”的独特地理位置优势,融合地质文化、巴文化、楚文化、土家文化、峡江文化、抗战军事文化于一体,是长江三峡黄金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。
7.一棵树——山楂树。《山楂树之恋》是由美籍华人艾米根据好友的经历写成的爱情故事。《山楂树之恋》被称为史上最干净的爱情,发生在1975年前后,地点在我区南村坪村。导演张艺谋、李路分别导演了电影版、电视剧版《山楂树之恋》,主要拍摄基地在我区,影片中山楂树现成长在4A级景区百里荒。
8.一杯茶——峡州茶。夷陵自古出好茶,种茶历史已有1700多年,是陆羽茶经第一州。 全区现有茶叶基地超过23.3万亩,产量2.97万吨,创建了“萧氏”“金香品雪”“峡州碧峰”“邓村绿茶”4件中国驰名商标、“邓村绿茶”“峡州碧峰”2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,产品远销海外10多个国家或地区。被农业农村部纳入长江上中游特色和出口绿茶重点区域,并命名为“中国茶叶行业发展示范县”“全国重点产茶县”“国家级出口食品(柑橘茶叶)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”。
9.一枚果——宜昌蜜橘。夷陵区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得天独厚,柑橘种植历史长达2000多年,是屈原《橘颂》创作地,是农业农村部确定的长江上中游柑橘优势生产区域、全国优质宽皮柑橘出口基地。“晓曦红”蜜橘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,“宜昌蜜橘”成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,全区柑橘面积33.5万亩,产量79.8万吨,夷陵区柑橘综合实力位居全省首位,先后荣获“中国早熟蜜柑之乡”“中国柑橘之乡”“国家级出口食品(柑橘茶叶)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”和“湖北省水果生产大县(区)”称号。
10.一支烟——黄鹤楼雪茄,雪茄在夷陵有一百多年的生产历史,是我国雪茄产业的发源地,中国第一支雪茄烟在原宜昌县生产。作为前身为宜昌雪茄厂的湖北中烟三峡卷烟厂,现年生产手卷雪茄达1000万支,机制雪茄1亿支,主要品牌为黄鹤楼,产品销往欧洲、东南亚及全国21省,其质量可与古巴雪茄媲美。
四、夷陵故事:两战一爱
1.夷陵之战。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,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,也是三国“三大战役”(曹袁之官渡、魏吴之赤壁)的最后一场。章武元年(221年)七月,也即刘备称帝三个月后,刘备以替关羽报仇为由,挥兵东征孙权,气势强劲。孙权求和不成,决定一面向曹魏求和、避免两线作战,一面派陆逊率军应战。陆逊用以逸待劳的方法,阻挡了蜀汉军的攻势,更在章武二年(222年)八月夷陵一带用火攻破蜀军,刘备逃往白帝城(今重庆奉节东北),次年病故。
2.石牌保卫战。是中国军队对日本军队以弱胜强、并最终以较小的代价取得较大胜利的一次战役。石牌保卫战是抗战的重大军事转折点,它挫败了日军入峡西进的白日梦,粉碎了日军攻打重庆的部署,遏制住了日军肆意践踏的铁蹄,守住了“最后的国门”。
3.山楂树之恋。静秋是个漂亮的城里姑娘,因为父亲是地主后代,家庭成分不好,“文革”时很受打击,静秋一直很自卑。静秋和一群学生去西村坪体验生活,编教材。她住在村主任家,认识了“老三”。老三喜欢上了静秋,静秋怕他欺骗她,起初常常躲避。英俊又有才气的老三是军区司令员的儿子,却是极重情谊的人,甘愿为静秋做任何事,给了静秋前所未有的鼓励。他等着静秋毕业,等着静秋工作,等着静秋转正。等到静秋所有的心愿都成了真,老三却得白血病去世了。1976年,老三还很年轻,老三留给静秋的话“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个月了,我也不能等你到二十五岁了,但是我会等你一辈子”, 深深打动了每一位读者的心。《山楂树之恋》,被称为史上最干净的爱情。